塞蒂恩坐在发布会现场,语气平静而坚定。面对媒体的提问,他微微前倾身体,目光沉稳地落在话筒上:“我们从赛季初就坚持自己的东西,不会因对手改变技战术。”
这句话并非一时兴起的表态,而是他执教哲学的核心体现。在他看来,足球战术体系的构建并非简单的阵型排列或人员调度,而是一种理念的贯彻,一种风格的塑造。从赛季备战的第一天起,他就向球员们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:我们要踢的是属于自己的足球。
“每支球队都有其独特的身份和风格,”塞蒂恩解释道,“如果我们因为对手不同就不断改变自己的打法,那我们就失去了立身之本。”他承认会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细微调整,比如在防守站位或压迫时机上做出针对性部署,但整体战术框架和进攻组织原则始终保持不变。这种坚持源于他对控球和阵地组织的深度信仰,他认为足球的本质在于掌控比赛节奏,通过传球和移动来创造空间,而不是被动应对。
这种理念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。赛季中,球队经历过起伏,外界也曾质疑过他的固执。当结果不如人意时,有人建议他采取更务实的策略,甚至放弃控球主导的打法。但塞蒂恩始终认为,短期的结果波动不能作为否定长期建设的理由。“真正的进步来自于持续的执行和信任,而不是摇摆不定。”
他也深知,这种坚持需要球员的全面理解和高度执行力。在日常训练中,他不断强化传球路线、无球跑动和位置轮转的细节,要求每个球员都清晰理解自己在体系中的角色。他强调的是“智能化的适应性”——即在保持战术原则的前提下,球员根据场上形势自主做出决策。“我们不是机器,但我们需要在同一套语法下书写不同的句子。”
对于外界的批评,塞蒂恩显得很从容。“有人会说我们过于理想化,但足球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和风格。巴塞罗那之所以是巴塞罗那,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传控足球数十年。”他并不否认其他战术风格的有效性,但他坚信,一支球队的成功最终建立在身份认同和战术一致性之上。
随着赛季的推进,球队逐渐展现出战术磨合的成果。在多次面对不同风格的对手时,球队始终保持着控球优势和阵地进攻的组织性。即便在某些场次未能全取三分,比赛内容却呈现出清晰的战术印记。这或许正是塞蒂恩想要的——无论结果如何,球队必须展现出明确的战术身份。
“足球是一场关于信念的游戏,”塞蒂恩总结道,“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方式,谁又会相信你呢?”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发布会现场,语气依然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在他看来,坚持不是固执,而是一种对足球本质的尊重——唯有忠于自己的理念,才能在漫长的赛季中留下真正的印记。